李树春四年前从哈尔滨来海口定居。四年来,他在海口周边的建筑工地和南渡江边等地捡拾和挖掘,共搜集了上万片古瓷碎片。经专家鉴定,这些碎片中不乏珍品,最有价值的一块元代末期的高足碗碎片为海南首次发现,其艺术和收藏价值颇大,市场价值在20万元左右。
4年前来海口迷上古瓷
今年59岁的李大爷4年前退休后,从哈尔滨来到海口定居,并开始接触古瓷。
来海口不久,李大爷就天天泡在了东门市场这个海口当时最大的古玩文物集散地。在这里,李大爷花4000多元,收了不少“古瓶”、“古碗”和“古罐”。可让他生气的是,经专家鉴定,他收的全是赝品。专家提醒说,玩古瓷必须从古瓷碎片开始。从此,李大爷迷上了古瓷碎片。
走6000里路挖出上万瓷片
为研究古瓷碎片,李大爷专门买来了《古瓷标本》、《古窑瓷片鉴真》等书籍认真研读。但光研究理论可不行,由于在海口很少有人卖古瓷片,李大爷决定自己去捡去挖。
除了下雨天,李大爷清晨5点半准时起床,6点去捡瓷片,直到中午1点多才回家吃饭。近四年来,他挎着一个麻色旧布包,走遍了海口的琼山地区、长流、南渡江边、新埠岛和澄迈老城。
“这玩意儿有瘾啊!我每天凌晨3点就睡不着了。”李大爷说,为了捡古瓷碎片,他至少走了6000里的路,还常常被人误认为是捡垃圾的,但这四年却是他最开心的日子。
李大爷的执著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近四年来,他用双手从泥沙地里挖出了上万片古瓷片。在李大爷的家中,记者见到了一面由数百块古瓷片装饰着的墙壁,他说,地方太小,更多的古瓷片都委屈地躺在床底下了。
一不小心挖到20万元宝贝
“唐宋元明清的瓷片,我都有了!”他骄傲地说,“不过最宝贵的还算这片产自元代末期的瓷片,价值十几万呢!”李大爷告诉记者,这块宝贝是他今年8月在南渡江边挖出来的。当时,一户人家挖土盖房子,他在一堆已经挖出来的泥土中发现了一块瓷片的边缘。他激动地用螺丝刀抠出了瓷片,但遗憾的是,古瓷的另一部分被抠碎并且丢失了。
海南省收藏家协会理事柴鹏飞先生告诉记者,李大爷挖出的是一块元代末期的瓷碗碎片。它全称外青花内暗龙纹高足碗,产自正宗的景德镇官窑,在元代只有达官贵人和皇族才使用,非常稀少。内地曾出土过几个完整的高足碗,都被北京、山西等地的大型博物馆当做镇馆之宝收藏。目前,这种完整高足碗的参考价在180万人民币以上,并且是有价无市,李大爷挖出的这块碎片市场价在15万-20万元之间。
价值最低的瓷片也能卖30元
海南省收藏家协会理事柴鹏飞先生告诉记者,李大爷搜集的古瓷片,价值最低的清代瓷片价格也在30元以上,并且年代越久越值钱。
李大爷说,他一片也不舍得卖,他下一步打算将这上万片古瓷分门别类,然后做进一步研究。大爷还告诉记者,虽然已经有了上万片古瓷,但他不会停止搜集挖掘古瓷片。这不,李大爷刚听说澄迈老城的颜春岭垃圾处理厂可能有“好东西”,他又打算出发了。
海南还有大量文物未发掘
对于李大爷能够搜集到大量有价值的古瓷片,海南省博物馆丘刚馆长认为“一点都不奇怪。”据丘馆长介绍,考古发掘表明,早在一万年前,海南就有人类活动的记录。而自唐宋以后,大量内陆移民的南迁,尤其是宋代以来不少官员如苏东坡的流放,以及海南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的地位,都为海南带来了大量文物史迹。虽然海南已出土了不少文物,但仍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尚未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