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销瓷”京城现强势

  10月8日至11日,第七届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在京举行。记者从博览会组委会获悉,有62家港澳台商和来自瑞典、英国的公司在博览会上开设展台。200多家国内古董商参展。在本次博览会上,瑞典古董商带来的“外销瓷”被参观者争相抢购,原先并不被收藏者青睐的“外销瓷”显现出强劲的热销势头。

  259年前出口到瑞典的中国瓷器,被瑞典古董商Biorn Grelmer先生再度带回中国,在第七届古玩博览会上,引来藏家和古玩商人们争相抢购。1745年9月,哥德堡1号商船从广州启程,满载着700多吨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和藤器将要驶进瑞典哥德堡市海港时,也同样引来期待的人群。

  “他们早就有过估算,这些瓷器和茶叶等中国商品,如果拍卖的话,能拍出2.5亿到2.7亿元的好价钱。但遗憾的是,当船行至离哥德堡港大约900米的海面时,人们却眼睁睁地看着它沉入了大海。但正是这些沉船,给我们这些古董商们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随着对哥德堡1号沉船的打捞,成千上万的中国瓷器出现了。这些当年的外销瓷在国外多了起来,但在中国国内,历经战乱,留下来的同时期瓷器却越来越少,所以中国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市场。”Biorn Grelmer先生告诉记者,他很兴奋,因为刚开展两天,他带来的上百件瓷器已经出售大半。

  的确,记者10月10日来到北京古玩城即将启用的书画城(古玩博览会主展厅),从下午2点30分开始,在古尔曼古董店的展位前等待采访,看到Biorn Grelmer和他的3个助手,一件一件地拿着瓷器、谈着价钱、讲着每一件瓷器的工艺,买家将展位里外围了两三圈,里面的人走出来,外面的人立即就围了上去。一直到下午5点钟展览将结束,Biorn Grelmer先生才空闲下来。

  一件直径大约10厘米的明代青花小盘和一件与之相配的小碗,标价是4000元。这样一套青花瓷器,一模一样的展柜后面还放了十几套。一件品相完好、烧制精美的明代小碗,在国内古玩市场上并不多见,但此时Biorn Grelmer先生却像瓷器批发商一样,“批发”这些瓷器

  来自加拿大的古董商刘文惠先生对记者说:“从沉船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在国外成千上万件,也有人称为‘打捞瓷’。这些外销瓷一般都是生活用瓷,而且一般都是专门为外国人订制的,图案多色彩艳丽、浅显,很多藏家认为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随着国内明清瓷器逐渐消耗,这些外销瓷精良的工艺和完好的品质显露出来。现在明清的官窑瓷器价格已经被炒得很高,普通收藏者难以涉足的情况下,一些精丽的外销瓷,价格便宜、瓷质精美,正在被国内的藏家看好。”

  4000元,虽然在国外恐怕连这个价钱的一半都卖不出去,但在国内,这个价钱并不贵。另外,回流的外销瓷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很多外销瓷精品仍在国外。此次Biorn Grelmer 先生带来的最好瓷器,是一件约四五十厘米高的清中期粉彩花瓶,标价15万元。刘先生说:“这件花瓶的粉彩釉色鲜亮,这种品相在国内很少见。现在买回去,明年20万元出手应该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