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约翰内斯堡9月22日电(新华社记者陈铭 《人民日报》记者李新烽)中国景德镇瓷器名扬四海,但近一年来在南非展销却遭到冷落。价值600多万元的瓷器卖不出去,32名参展商几乎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近日,记者来到约翰内斯堡黄金城北门购物中心穹顶展览馆,采访了在那里卖瓷器的景德镇人。展览馆正门车水马龙,人们争相参观当地的一个展销活动。而位于侧门景德镇瓷器展厅里却没有一名参观者,清一色的都是参展商。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已先后有三批中国厂商经历了这种遭遇。
景德镇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如此名瓷,缘何接二连三在此间落难?其关键原因是商家盲目行事,听信中介,事前不做市场调查。来南非前,中介商说得天花乱坠坠,似乎景德镇瓷来到南非就像“鲤里跳龙门”一样身价百倍,变成了黄金与钻石。谈起来南非参展,商家们一言难尽。“原以为南非是非洲经济中心,购买力一定旺盛,来后才知道,这里的白人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黑人朋友大都贫穷,自然不大愿意购买瓷器。当初对南非华人也了解不够,说是有20万人,有的还说50万人,其实才10万左右,而且大多是新来的,正处于创业阶段,住的是租来的房子,哪会来买瓷器?”
在南非经营瓷器的一名华商说:“我们曾将这里的情况汇报给国内,并建议中国驻南非使领馆不要再批准国内厂商来南非卖瓷器。可国内厂商就是不相信我们。”中国驻约翰内斯堡总领事唐庆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内厂商如不事先对南非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便盲目进入,常常会吃大亏。
前来处理此事的景德镇市有关负责人钟良贵指出,景德镇瓷器出国展销必须同时具备国家贸促会的批文、驻外使领馆的批文和景德镇市陶瓷协会颁发的许可证。而到南非来的国内展商均缺乏有关手续,全是非法展销活动。景德镇瓷在南非遭到冷遇的教训,提醒人们要正确认识南非市场和非洲大陆的商机。非洲仍是目前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大陆,市场经济尚不发达,市场容量比较有限,中国人来非洲做生意,对各国的情况、特别是经济现状和文化背景必须心中有数。
中南两国正式建交后,双边经贸活动日益活跃,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国内不少省市将南非作为投资非洲大陆的“桥头堡”,不断派人前来考察,或听信中间商介绍,掀起一股带有盲目性的“南非热”,使不少企业和个人上当受骗。
景德镇瓷在南非的冷遇就是典型事例之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驻南非商务参赞凌桂如指出,中国企业来南非参展是推动贸易的好办法,但不能一涌而上,必须有序进行,否则当地人无所适从,同时造成国内生产厂家无序竞争,败坏了中国产品在南非的声誉。
他强调,南非市场是有潜力的,但主要表现在轻工日用品、小家电和小型机械等方面,总体而言,市场的容量有限。来南非展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考查,不能走马观花;要考虑到客户对产品的认同程度,比如,南非人到底认不认景德镇瓷器,即使识货并不等于就会购买;与当地华人合作要小心谨慎,不要轻信介绍与许诺,有些人邀请和接待团组就是为了赚取邀请费和接待费,根本不管来访者的生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