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困境及应对方案


当迈克-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定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五大竞争力之下,即买方的行为、供方的行为、同行业竞争者、新进入者的优势和替代品的威胁。那么,这五大竞争力对中小企业构成的影响如何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小企业的机会越来越多,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同时,挑战与困境亦将突显,如何明确企业的困境及应对则为每个中小企业所关注。

    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全球经济处于疲软,中小企业优势显不出,劣势倒真实存在,机会抓不住,威胁一步步走来,经济效益普遍下降,员工收益呈下降趋势,在企业文化不够浓厚的企业,员工积极性受挫,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二、缺乏人才机制

    人才留不住,留住的没多少人才。特别是在不发达地区,人才流向是向外、向外、再向外,高薪聘请,不利于其他员工管理,又恐聘回职业骗子,低工资招人,等于帮社会培养,社会效益有了,企业效益丢了。

    三、缺乏适当管理

    管理模式矛盾,家长式管理不利于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科学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跟不上;制度管理又易造成各自为阵,遵守制度者又未必有真本事;科学考核,方案科学了,考核者却未必合格,最终考核反而更失公允。

    四、缺乏核心竞争

    市场竞争激烈,加入WTO使市场全球化,竞争更加激烈,自有设备已落后,更新设备要投资,现有产品市场已饱和,价格战此起彼伏,应收帐款与日俱增,催收帐款耗费精力大于经营。

    五、缺乏信息分析

    贸易企业信息发达,生产性企业信息滞后,特别是内陆城市中小型企业,市场质量需求和服务需求已上升到超前高度,而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时高时低,只感到产品要调整,却不知如何调整,调整什么,调整到什么程度,更不知道,调整后又会怎样。

    六、缺乏战略同盟

    期望出口,却不知如何出?政府虽有鼓励出口政策,却没有配套的服务;政府有扩大出口的愿望,却没有相应的市场空间和人才,又不知如何谋求有实质性的合作。空有振兴之心,惟有望洋兴叹。

    七、缺乏自主经营

    出口目的应有4:1、扩大产品销售空间;2、谋求利润空间;3、通过出口加强自身质量管理;4、通过与外方接触提升企业人员素质,特别是观念和思维模式。但现在的多数出口企业,只是某大外贸公司的加工厂,只知道产品出口了,却不知出到哪里;只知道最近价格又跌了,却不知国外价格正在涨;只知道自己是出口企业,却并未直接接受外来观念的冲击和洗礼——出口企业,命运不在自己手中!有些进出口企业,虽有直接客户,却受限于渠道,只有一两个买家,出口量就那么大,企业多年来也没有扩展。想开发产品,又不知开发什么,销到哪里?若不开发产品,眼看产品就成淘汰产品,若这一两家不要了,企业可怎么办——出口企业,命运还不在自己手中!

    八、缺乏战略规划

    企业运行正常时,不想改革;企业运行不正常时,不敢改革;产品销售较正常时,没有想到或没有压力要去创新或完善或发展;产品滞销时,忙于促销和处理库存,忙于赊销和回收资金,没有人力物力去创新。

    应对方案解析

    一、明确信息是无价的

    进出口企业也好,生产型企业也好,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市场;

    国际市场也好,国内市场也好,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信息。

    信息不对称理论使两位经济学家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见其重要性,从历史发展来看,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也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导致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历史事实证明,有信息的人总是欺负没有信息的人,掌握信息充分的人总是欺负掌握信息不全的人。企业也是一样,因为对信息把握及运用程度不同而决定了企业的成与败,因为对信息捕捉及反应的不同而导致了人的荣与辱。一个企业必须有竞争情报职能,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摸到什么是什么。

    所以企业应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并进行深刻分析,以明确企业SWOT及产品生命周期,并制定产品的方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管理方案应适当

    深刻分析企业现阶段所处发展阶段定位,以制定出适当可行的管理方案——适当可行有时比科学更有效。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极为重要,不同的阶段所设定的PAEI(P:目标、行动;A:行政;E:创新精神;I:整合、文化)不同,如企业在孕育期,别强求制度的完善,关键是创新——好的项目、好的产品;若企业处于青春期,比较容易冲动、急躁,则需强调行政职能,避免失误。在优势产品上,要实行TQC,在弱势产品上则一定要实施TQM,否则,将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直至被淘汰。

    三、出口预知变化

    “把产品销往国外”不是企业致胜的法宝,却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不管企业产品目前内销多么热烈,都应拓展外销渠道——多一条外销渠道,并不仅仅是销量问题,而是多一条信息生产线,信息的刺激会促使企业更能感悟市场的变化以及可能由此引发的产品革命。出口换取的是“外慧”,增强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人才优势突现

    人才储备是高明的竞争手段,特别是特殊人才,能产生“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特别效果。但是,在世纪人才大流通的格局下,储备人才难度极大,所以更高明的手段是与强势非竞争企业结成同盟,定期或不定期接受指导或培训。以少量的投入、用别人的资源、做自己的事将成为新的人才应用模式。这种模式在私营企业更为有效。私营企业创业模式基本为家族式,家族式发展到一定规模必将遭遇到管理的瓶颈,多数私营企业即败于此,要想走出这个阴霾,仅靠引进“空降兵”是远远不够的。引进“空降兵”,一次引进就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而失败的教训比比皆是,主要原因在于新旧思维的断层太大,抵触太大,消极因素太多。所以,企业先请顾问后引人才不失为有效且妥当的方法。